开幕演讲: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英语教育评价体系 — 科技助力形成性评价实践
作者:黄雪萌  来源:21英语网  日期:2022-07-29
7月29日,2022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在杭州隆重开幕。本次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以“互联互通·共生共赢——推动全球外语教育事业协同发展”为主题,旨在展望全球英语教育图景,推进新时代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为中国、为世界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

在大会开幕演讲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教授刘建达与我们分享了形成性评价在中国英语教育中的机遇与挑战。刘建达教授多年来深耕语言测试与评价,领导完善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究涉及语用学、二语习得等。本次他的演讲题目是“Technology-supported formative assessment practice in Chinese EFL classroom”,即技术支持下的中国英语教育形成性评价。刘建达教授首先介绍了形成性评价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接着回顾了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最后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课堂为例,分析了形成性评价在新技术支持下的应用。



一、何为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基于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举止、成绩、学习态度、认知情感的发展,通过全过程的持续性观察、记录、整理和复盘,对学生进行的发展性、综合性的评价。相较于传统的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形成性评价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力于过程而非结果,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刘建达教授指出,形成性评价应是一套教育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系列测评与考试。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形成性评价理念融入教学之中,形成相应的课堂文化。当下中国英语教育应当将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

二、中国英语教育中的形成性评价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教育体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外语教育方面,教学目标逐渐从应试转向培养核心交际能力。与此同时,国家政策对于外语课堂引进形成性评价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2020年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提到要建立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刘建达教授认为当下中国英语教育中的形成性评价实践面临着一些挑战。譬如,教师对于形成性评价的概念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形成性评价理论的理解较为薄弱;形成性评价实践所需记录的资料过于庞杂、过程过于漫长;高校英语课堂规模较大、客观条件导致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对英语重视度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当调整心态,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评价体系改革。社会应建立更多机构对于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相关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接受、运用形成性评价,完成相应的角色转变,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我国教育者也应把握互联网时代特点,充分将AI等新兴技术手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新技术支持下的形成性评价

为建立高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近年来刘建达教授积极咨询技术公司,进行多次大胆尝试,终于成功开发了“课程币”这一新型评估模式。“课程币”灵感来源于Z世代喜爱的电脑游戏。学生可以通过英语学习赚取课程币,并存入虚拟银行。学习过程包括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听说读写各种项目,自我评估、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维评价体系。云学习平台动态记录“教、学、评”全过程,并形成可追溯的电子档案。

刘建达教授将“课程币”这一评估模式引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课堂,超过900名本科学生和12名教师组成的两个教学团队深入参与实践,五年中教师与学生均给予了积极良好的反馈,充分反映了新时代科学技术对于英语教育的正面作用。
今年正值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五周年,刘建达教授表示,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具有极强的学术性、理论性、实践性与实用性。大会一方面能够紧扣时代需求,聚焦我国外语教育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另一方面,也能够紧扣教师需求,解答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大会将持续关注各类英语教育相关议题,敬请关注! 
记者 黄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