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考试命题专家畅谈语言评价素养
作者:吴茜  来源:21英语网  日期:2019-07-28
7月28日,2019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迎来最后一天。但参会者的热情依旧高涨,眼神中闪烁着光芒,期待着学界大咖的精彩分享。

 
主会场座无虚席


 参会老师期待的眼神
 

参会老师正襟危坐等待大咖分享


 参会老师在认真做笔记

第一位主旨演讲嘉宾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邹申教授,她从个人化的角度解读如何发展语言评价素养(Language Assessment Literacy,LAL)。

 
上海外国语大学邹申教授

评价是教师日常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融为一体,教师评价素养的缺失,意味着专业能力的缺失。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的评价模式越来越多元化,我国教育评价领域也在不断更新变化,英语教育界对于语言评价素养的关注及讨论越来越多。

邹教授介绍了学界最常引用的概念和理念,回顾了参与英语专业考试测评27年的心路历程和收获,最后还对如何发展语言评价素养提出建议。她希望其个人经验能为未来语言评价素养培训提供借鉴。

语言评价素养的核心元素是什么?据邹教授介绍,Davies从原则(principle)、知识(knowledge)和技能(skill)三个维度,对语言评价素养作了简洁、清晰的界定。“原则”是指导考试开发和使用的理论基础和伦理道德;“知识”是支撑考试实践的语言能力和教育测量方面的知识体系;“技能”是考试设计、评分、数据分析和成绩报告等方面的实践能力。而Fulcher基于实证研究拓展了评价素养的概念,构建了一个立体三维的语言评价素养扩展定义,该定义的底层是语言评价的实践能力,即开发、实施和使用语言评价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中间层是评价过程、原则和理念,即评价者需熟悉考试过程,了解指导考试实践的原则和理念,包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顶层是环境因素,评价者需要在更广泛的历史、社会、政治和哲学背景下开展评价,以更好地理解评价的机制及其对社会、机构和个人的影响。

哪些群体需要具备语言评价素养?不仅仅是教师需要,考试机构工作人员、学术研究人员、语言计划和教育政策制定者、考生家长甚至广大的公众都要发展这一素养。但不同群体的素养要求不同,对学术研究者和考试制定者的评价素养能力要求最高。

邹教授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英语专业四八级(TEM4&8)命题工作27年,她将其分为五个阶段,回顾了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成绩。从制定和修订英语专业考试大纲,到经历阅卷从人工转变为电脑的变化,从一开始对评价的概念都不熟悉,“边学边干,毕竟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到通过向国外专家学习逐渐提升评价素养,邹教授的演讲真诚幽默,引起会场老师共鸣,也让曾经都考过英语专业四八级的现场老师们一窥考试背后的故事。

在邹教授看来,关注语言评价素养,不应该仅仅关注它的工具性,还应重视如何应用。另外,应将考试者时时刻刻铭记于心,这种意识应成为语言评价素养的重要部分。真正优秀的语言测试者需具备的核心素质有三点。首先要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对目标语有系统的了解,其次要具备足够的评价专业知识,即上文提到的原则、技巧和知识,还要有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最后要有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秉承细致研究的工作习惯,考试测评不是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 

对于未来的语言素养评价培训,邹教授建议,必须明确老师、考试参与者等不同群体的需要,提供培训资料以满足具体的需要。总之,未来发展多维度考试评价素养道阻且长,需要我们永不停步,持续探索。

主旨演讲之外,我们对邹教授进行了视频专访,想知道她说了什么吗?戳视频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