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小孩子应该越早开始学英语越好,甚至要从胎教开始,有些人热衷于外国英语教材,有些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下了大功夫……这些看法和做法一定是对的吗?
其实,在儿童英语学习领域存在着很多误解。在26日的2019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专题演讲中,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将这些误解一一破除。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
第一,越早开始学习外语越好吗?
有研究表明,人们掌握语言有一个“关键期”,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达到本族语人的水平。但龚老师指出,关键的因素不是起始的年龄,而是何时开始有实质意义的接触,这意味着完全沉浸于外语环境和以外语为母语的人有大量的交流机会。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杨鲁新也认为,并不是开始学习外语越早越好。她认为,母语学不好,外语是很难学好的,语言学习与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有关,连中文都讲不好,实难说自己是个中国人。
第二,只有跟英美人学发音才能标准,一定要学标准英语吗?
其实,英语国家的发音差异很大,每个国家的发音也各有不同,语音准确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很多人有个误区,发音准就代表英语好,真正英语好的人要对英语国家文化有一定了解,能够有效沟通交流。
现在很多人用语音识别系统训练和纠正自己的发音,龚老师指出了这一系统存在的问题,语音识别系统判定的是单个单词的发音,只有把每个单词说的非常慢才能得高分,但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
第三,语音语调是交流时最重要的因素吗?
龚老师指出,人跟人的交流不是语言的问题,涉及很多其他能力,比如需要替他人着想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谦虚节制,比如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英语只不过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同时,要让学生记住的是成块的表达方法,而不是单个的单词。
第四,外国教材一定好吗?
龚老师指出,国外教材通常外观设计精美,图文并茂,但教材通常不是国外学校唯一的课程资源,很多教材在循序渐进性方面未必很科学,大部分教材的复现率也往往比较低。同时,国外教材往往是根据所在国家生活需求设计的,离我国儿童生活较远。因此,不应一味地追逐外国教材。
iTutorGroup全球教学资源副总裁林弘德很认同龚老师的观点,目前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课外,接触英语的频度是不够的,这也是他们致力于线上英语教育的原因。一对一的外教英语教学能够满足个人化的学习需求,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提高接触语言的频度。
iTutorGroup全球教学资源副总裁林弘德
同时,他发现,中国家长在孩子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的只是“陪读”的角色,甚至有点急功近利,让孩子持续输出。在他看来,“陪伴”好过“陪读”,比如家长可以加入到语言学习中来,和孩子一起用英语交流,营造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