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系主任论坛】2023外语学科院长/系主任国际传播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马爽  来源:21英语网  日期:2023-07-30

7月29日,2023外语学科院长/系主任国际传播论坛在中国澳门城市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旨在助力国内外语学科/专业深刻把握培养外语人才国际传播力这一时代命题,精准掌握并发展适合本校校情、师情和生情的国际传播力培养理念、模式、方法,进而全面提升本校外语学科/专业国际传播力培养效能,扩展一流学科/专业发展空间,增进中国外语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査明建、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社总编辑曾庆锴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致辞

查明建指出,在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大背景下,外语学科应加强内涵式发展,一方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另一方面促使外语教师深入开展国际传播和区域国别方面的研究工作,展示英语专业在新的历史时期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再次创造英语专业的辉煌,实现英语专业的价值。

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社总编辑曾庆锴致辞

曾庆锴表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国际传播机构与外语院校的共同使命。推进语言教育与国际传播融合发展,既有利于外语学科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中保持独有优势,也将为国际传播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更加强大的学术支撑和人才储备。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社希望与外语院校在人才培养、学理研究、内容制作、传播渠道等方面更好地对接与合作,共同为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贡献力量。

随后,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常俊跃教授和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分别作主旨报告。该环节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欣教授主持。

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常俊跃教授作主旨发言

在题为“明目标,固基础,通中外,强实践——对外语专业培养国际传播能力的思考与实践”的主旨发言中,常俊跃教授分享了对外语专业培养国际传播人才的思考,并指出外语专业需要明确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帮助学生夯实外语基础提升语言传播能力、了解中外国情社情民情融通中外以及强化国际传播实践提升学生的传播实践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发力。他呼吁,外语专业有必要关注国家需求、明确国际传播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国际传播课程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国际传播实践能力。
 


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作主旨发言

“文化是各国增强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重要基础。”孙吉胜教授在题为“加强中国文化理念的国际传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例”的主旨发言中基于文化与国家行为的分析指出,中国需要加强理念传播。她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例,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和合作共赢。通过多领域层面、地区层面和国别层面共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山大学常晨光教授(左一)、清华大学吴霞教授(左二)和复旦大学高永伟教授(右一)进行圆桌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苗兴伟教授主持(右二)

中山大学常晨光教授、清华大学吴霞教授和复旦大学高永伟教授以“国际传播与外语学科跨越式发展”为主题展开了圆桌对话。北京师范大学苗兴伟教授担任主持。常晨光教授分享了中山大学根据不同外语专业的差异进行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如开设大文科、国际事务与国别区域研究系列课程等。吴霞教授建议,外语专业在坚守传统的同时,需改革招生和培养模式,拓展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外延,如外语专业招生实行文理兼收,人才培养模式厚基础、宽口径、多出口,培养一批有志于从事国际传播工作的优秀人才。高永伟教授总结了国际传播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并提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路径:外文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外文+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传播实践的开展和与媒体机构多层面合作。
 


华东师范大学杨延宁教授(左上)、北京大学王丹教授(右上)、汕头大学毛思慧教授(左中) 、厦门大学陈菁教授(右中)、南京邮电大学袁周敏教(左下)授和江苏大学吴鹏教授(右下)作专题发言

在下午的专题报告环节中,华东师范大学杨延宁教授、北京大学王丹教授、汕头大学毛思慧教授 、厦门大学陈菁教授、南京邮电大学袁周敏教授和江苏大学吴鹏教授分别围绕主题“拉丁美洲国际传播背景下的外语专业建设”“国际传播背景下北大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优化全球-本土卓越外语人才培养的生态系统:一份来自汕大文学院作为实验场域的简要报告”“国际传播视域下口译传播人才的培养”“外语教学资源建设的新维度与新要求”“本地国际传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江苏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校地共建项目为例”,对各自学校在国际传播背景下的一流专业建设、卓越外语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建设者等主题展开讨论。

作为2023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的分论坛之一,外语学科院长/系主任国际传播论坛聚焦语言教育与国际传播融合发展,对外语学科的创新发展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