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OL大会2022|成为什么样的英语教师?
作者:黄蓓(李爱云工作室)  来源:21英语网  日期:2022-07-30
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自2018年起,每年为中国英语教师搭建了思想碰撞、观念分享、协同发展的一流学术平台,分享国内外英语教育前沿教育成果,讨论理论与实践的最优化合作路线,已然成为近几年来全国英语教师线上或线下同时完成的最盛大的教研活动。
▲ 2022TESOL大会现场

今天,2022年7月29日,第五届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如期开幕。专家云集,议题生动,更重要的是它让屏幕前的每个人在一场又一场的讲座间隙,一次又一次掌声背后,深思一个问题——我们该成为什么样的英语教师?

我们需要成为什么样的英语教师?国家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作为语言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把一门外语教好,而是在百年之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肩负更重要的使命——立德树人、民族复兴。以前在课标上读到“立德树人”四个字时,总觉得这是“千里之外”的课程育人目标,和一节课的教学关联并不密切。然而,宏大的课程目标却由单元目标到课堂小目标汇聚而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解读文化基因的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发挥语言优势,在带领学生畅游语言世界的同时培养他们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展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文化。

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英语教师?今天的三场主旨发言,已经为语言教育工作者勾勒出理想教师的模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刘建达教授介绍了他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与研究成果。形成性评价有别于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作出的发展性评价,有助于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者。尽管assessment for learning 并非新鲜概念而且理论层面好处多多,但是至今没有在我的课堂得以实践, assessment of learning依然大行其道,我甚至常常维护考试的权威性。看来,提高教学效率,需要教师首先转变观念,促进学习的评价方式才是教育者最需要设计与落实的。是否用“学分币”的形式需要因地制宜地考量,评价应该服务于学习,优秀的评价机制能真正实现促进学习发生,去发现、去反思、去解决。或者能否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评价标准?只有实践过后才有答案。
▲ 刘建达教授讲座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 在镜头前活力无限,对conversation研究热情十足,聊起来一点不枯燥。特别是他提到教科书编者设计的对话常常和实际生活相去甚远,无可避免的artificiality 让语言学习者无法真正领悟对话精髓,于是自己设计了一场收录真实生活对话的实验。他邀请朋友来家做客,“骗”朋友只需记录他们当晚对话,研究对象是彼此的口音。朋友欣然答应,因为人人都觉得自己的口音“堪称完美”,最后发现录音机一直工作,记录了整晚的聊天内容,对话各方竟也并不在意。这一段讲述尽显幽默,设计的实验方案也很有趣,感叹研究语言的学者如果能在生活中找到素材并进行研究,真是一件幸事。
▲ David Crystal在线讲座

直觉是联想的起点,理性思考是联想的发展。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欣教授主张“联想(associative thinking)是一种教学手段,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有效措施”。教师在课堂上最重要的工作是去trigger——触发、引领、激发学生在字里行间,在故事内外说出自己的想法,任想象力驰骋,任创造性思维延伸。可以想象,课堂上因为一个问题而链接到一本书,因为一本书而链接到一部电影,因为一部电影又引发对多个现象的讨论,这样的场景是多么珍贵!在这一趟教与学的旅途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获益者,在分享了自己有限的见闻之后,又收获了无数深刻的洞见。这样的一节课,一路的风景才是最美的收获!
▲ 王欣教授讲座

三位学者的启发让我对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英语教师有了一层新的认识:集智慧、幽默、热情于一身,激发学生无限潜能的教育者——an enabler,或许将是我们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