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TESOL中国大会第二日深度回顾,第三日亮点先睹为快!
来源:21英语网
日期:2018-07-22
2018 TESOL中国大会继首日的火爆后,第二日(7月21日)精彩继续,亮点云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超越语言的范畴,龚亚夫老师探究语言交流中体现的价值观

“梅教授,您请。”

“龚老师,您~先请。”
    
“梅教授,您在我前排坐着,您先下车。”
    
“龚老师,我必须等您下车之后再下。”
    
“为什么呢?”
    
“因为我是有原则的。其一,我是学校的老师,我是主人,主人应该让客人先走;其二,您比我年长,理应您先走。”
    
……

在7月21日上午的主旨演讲中,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老师用一个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之间的小故事开场,惟妙惟肖的解说加表演让全场爆发掌声和欢笑声。龚老师借用这个例子来说明行为中的价值观也是交流的重要部分。


龚亚夫老师发表主旨演讲,主题为Re-conceptualizing Communication-Going beyond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龚老师认为,交流不仅仅是简单的对话,通过对话所展现出的还有一个人的品德、成长性思维和价值观,这些都会影响其交流能力。比如上面的例子中,龚老师感受到了梅教授的尊重和高尚品格,这些都是在“谁先下车”这个基础交流信息之外的内容。

此外,龚老师还提出,好的交流者不仅取决于我们说什么,还在于我们做什么,即交流需要体现在思想、情感和行为等价值观中。一个好的交流者应待人友善、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一个好的交流者会易地而处、换位思考,实现从单向能力发展到全人发展的转换。

赶走乏味,乔伊·艾格伯特教授讲述任务设计与技术对语言教育的积极影响

什么事情最让英语老师们“闹心”?也许是看到课堂上昏昏欲睡的学生。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课堂,自发自愿地学习,是英语教育从业者们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设计趣味性、互动性强的课堂任务是非常有效的手段,而在数字时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这个手段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7月21日上午,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乔伊·艾格伯特(Joy Egbert)教授,作为2018 TESOL中国大会的主旨演讲人之一,发表了题为“Engagement, Technology, and Language Tasks: Optimizing Students Learning”的演讲。艾格伯特教授聚焦信息时代的课堂任务设计,为与会听众带来了脑力的激荡与生动的演示。


乔伊·艾格伯特(Joy Egbert)教授做主旨演讲。

艾格伯特教授首先向大家列举了任务设计对语言学习的众多好处,譬如能给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兴趣。任务设计还能给学生带来新的挑战,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get到新技能。

而在任务设计中,老师是引领的角色。他们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支持学生,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及时给予反馈。老师们还可以有效地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譬如综合运用视频、播客、图片以及文字等形式来发起任务,通过网络上的海量资源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引导,通过社交媒体随时与学生保持沟通,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任务。


对学生们来说,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更是帮助他们完成课堂任务的“利器”。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原汁原味的内容,通过社交媒体与千里之外的人对话和分享。网络的匿名性还能解除他们的顾虑,不怕“丢脸”,不怕提“弱智的”问题。

最后,艾格伯特教授还给大家演示了几个有趣的课堂任务设计。譬如用我们都很熟悉的“你说我猜”来学习英语单词,并请现场观众上台示范。两位观众面对面,一人用英语描述“电脑”和“面条”,另一人要根据她的描述猜出相应单词。这个游戏立刻引起了全场听众的热烈响应,大家不时爆发出会心的笑声。

学好英语意味着什么?上外教授梅德明谈新课标英语教学

对于广大学生而言,学好英语不仅能够顺利实现考试通关,还能开拓国际视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了解。那么,英语教育从业者需要具备怎样的格局观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公民”呢?

7月21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梅德明就“培养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援引了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回答了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这个问题。


梅德明教授发表主旨演讲,主题为China’s English Key Competency Framework–Educating Students for the World with a Shared Future。

他指出,我国的外语教育必须帮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外语知识和语用技能的同时,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融入未来社会,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参与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棘手难题。

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除非人们在10岁前开始学习一门语言,否则他们几乎不可能达到类似于母语者的熟练程度。这就表明,绝大多数人在学习英语时,语用技能无法达到母语者的水平。那么,为什么依旧有数以万计的中国人热衷于学习英语呢?

梅德明教授是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

虽然已故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说:“如果你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跟他交流,他会记在脑子里;如果你用他自己的语言跟他交流,他会记在心里。”然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已不仅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英语国家自己的语言。作为重要的国际交流工具,它还是文化和思想的载体。梅教授就坦诚自己说的英语有家乡口音,但是他觉得非常自豪,因为这体现了自己的背景和文化。

梅教授进而指出,英语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学习知识的过程。在学习外语的同时要注重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思维过程、世界观和价值观。做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且具有家国情怀的人,这才符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即夯实文化基础、加强社会参与、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静水流深”,TESOL前主席安迪·柯蒂斯阐述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如何才能更高效、更有质量地进行英语教学?这大概是不少英语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而“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 模型能够引导老师们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改善语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7月21日上午,美国阿纳海姆大学教授、世界英语教师协会2015-2016主席安迪·柯蒂斯(Andy Curtis) 在2018 TESOL中国大会的现场,作为主旨发言人发表了题为“Action Research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语言教室中的行动研究),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关于“行动研究”的见解。


柯蒂斯做主旨演讲。

在柯蒂斯教授看来,“行动研究”共分为6个基本步骤:1)教师们需要明确想要做出改进的某个问题/方面;2)设计方法以观察目前教学现状;3)依据教学现状提出改善措施;4)使用改善措施的同时收集并分析数据;5)运用这些数据对改善措施进行评估;6)将发现与教学同行们分享。


而在中国英语教学实践中,“行动研究”又可简化为“反思——行动——评价”这三个环节的重复性过程。柯蒂斯教授发现,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中国老师特别注重“反思”这一过程,用一个中国成语来概括国内英语课堂中的“行动研究”就是“静水流深”。

作为一位在中国生活20多年的外国人,柯蒂斯教授在演讲中也多次体现出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他在大会上表达了对中国英语教学的期待:China’s future is the world’s future, and vice versa (中国的未来就是世界的未来,反之亦然)。

昨天干货满满,今天精彩继续!那么今天的大会都有哪些亮点呢?我们现在就来探个究竟:

“高大上”的主旨演讲还在继续

今年4月,《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SE)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

作为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这个等级量表引发了巨大的关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对英语教学、学习,特别是英语测试和评估有什么影响?英语等级量表如何对接国外考试?今天上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副校长、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刘建达将发表题为“The Possible Impact of CSE on ELT in China”的主旨演讲,聚焦新鲜出炉的《中国英语等级量表》,进行充分的解读和预测。同时,今天上午,美国石溪大学教授、TESOL 2006-2007主席刘骏将发表题为“7 Things Shaping the Future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的主旨演讲。哪七大因素将会影响中国英语教育前景?它们之间互相有何联系?中国的英语教育从业者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学习新技能以便保持与时俱进?相信今天刘骏教授的演讲将会引发大家的思索。

2018 TESOL中国大会闭幕式即将举行

今天上午10:10分,为期三天的2018 TESOL中国大会即将召开盛大的闭幕式。

大会期间,演讲和研讨会场场爆满,一座难求。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感谢大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自我展示机会和交流平台,大家都热切希望大会能继续办下去。

事实上,下届TESOL中国大会已经确定会举行了!闭幕式上,特邀嘉宾以及各级领导将莅临现场并致辞。他们还将与组委会共同宣布下一届TESOL中国大会的举办地点。此外,组委会还将在闭幕式上有一个激动人心的重磅发布,神秘面纱很快为您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