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明建: 人文性应成为我国英语专业改革的着眼点 
来源:21英语网
日期:2018-07-21
编者按:失语症(Aphasia),医学术语,原指由受伤或疾病引起的大脑损伤而导致思想表达能力、语言及书面语理解能力的部分或全部缺失(《美国传统词典》英汉双解)。20世纪90年代文学评论家们开始批评西方文学思想的入侵导致中国文学思想的流失。2000年,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上撰文,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英语教学过程中仅强化西方国家文化介绍,忽视中国本土文化以英语为载体的教学,使文化教育片面的成为“目标语文化教育”,作为交流一方的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处于“忽视状态”。《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敲响了“中国文化危机”的警钟。

为培养优秀的跨文化交流人才,改变中国文化失语的状况,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和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均强调在高校语言教学中要适当融入中国文化教学的内容。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日益受到重视。作为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推进“双一流”建设,培养“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的背景下,该校英语学院近年来坚持人文化改革,对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在2018 TESOL中国大会上,本报对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查明建教授进行了专访。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英语学院院长查明建

问题1:一直以来,国内高校的英语教育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中国文化失语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具体有哪些表现?


查明建:过去很少有人谈到外语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里的中国文化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我认为,首先和我们对外语学习的认识有关。过去我们相对孤立地看待外语学习,认为外语学习和中国文化,和我们的母语文化没有太大的关系。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所用的教材大多是原汁原味的国外原版资料,课堂上大量介绍国外的文化与习俗,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少之又少。其次,许多老师也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在如何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的研究上,但在课程教学要求、教材编订、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中国文化输出的考虑较少。英语教学上厚此薄彼,注重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忽视了母语文化的输入;突出了目的语文化对外语学习的意义和影响,忽视了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还包括西方主流文化的冲击。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标准对中国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语言的优势,他们更易于接受西方的文化理念,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现在许多高校学子虽然具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但是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文化大国的学子所应该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更谈不上文化自觉。

那么如何正确地看待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的关系呢?实际上,母语在二语习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理解力、想象力、审美能力、情感能力的形成和培养首先来自于我们的母语文化。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钱钟书、季羡林等,他们学贯中西,同样也是精通数门外语的杰出人才。我们英语教育界必须认识到,精通英语又熟知母语文化的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人才。正如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问题2:您曾提到,英语专业教育若要提升其在人文学科体系中的专业地位,就必须在专业理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目前,上外英语学院在上述领域实施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成果如何?

查明建:专业性和人文性,应成为我国英语专业改革的着眼点和努力方向,即以英语精通、人文知识结构完善的人文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以人文通识教育和全人教育为核心,课程设置和体系体现专业性质,教学内容体现人文内涵。自2010年实施人文化教学改革以来,上外英语学院陆续开设了很多人文课程,英语专业不再以语言教学为中心,在课程设置上突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专业性、人文性和国际化品格,改革原有的英语精读与泛读课,代之以人文阅读课程,不断完善大类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专业实践课程这四大板块。以专业知识课程为例,英语学院以英文开设中国文化系列课程,其中包括“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经典导读”、“中外文化比较”等。此外,学院组织举办了多场“中国文化”英文系列讲座,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文化、政治智慧、传统艺术等内容,介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讲解西方文化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以及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当代社会变化,旨在用外语来阐释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和当代中国,并使学院师生有自觉的文化担当。

对教师而言,这同样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需要具有文化敏感和文化意识,具备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结构,以及文化对比分析及研究能力。

问题3:北外、上外、广外是国内三所著名的外语类院校,据您了解,目前这三所高校的英语专业在人文化改革上各自具有哪些特色和优势?三大院校之间目前是否正在开展相关的合作?

查明建:近年来,几大外语类院校均在探索人文化教学改革之路。据了解,广外强调回归人文,正致力培养能够参与全球治理、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北外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注重创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书香气质、文化底蕴。上外则是从人文的角度,对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大力改革。上外的人文类课程注重人文视野的拓展,将人文精神、思辨能力等诸种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着力启发学生从事实、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实际上,北外和上外目前开始相互借鉴、携手共谋发展,例如两校联合举办全国外语类院校英语专业研讨会,分享各自的改革经验,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我国的英语教育将会不断改革和创新,英语专业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意义,也会在这一方向的改革中逐渐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