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来的任务型教学,还好吗?
来源:21英语网
日期:2018-07-20
提到任务型教学(TBLT,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相信许多英语老师都耳熟能详。它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提倡“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这种语言教学方法也引入了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那么这些年来,老师们用任务型教学用得还好吗?是否有“水土不服”的症状呢?

7月20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罗少茜、程晓堂以及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林立共聚一堂,在2018 TESOL中国大会以“任务型语言教学在中国:理论与实践”为题,展开了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会现场火爆,一座难求。图为罗少茜教授(右一)分享心得。前排左一左二分别为林立教授与程晓堂教授。

几位教授都有丰富的任务型教学经验。程晓堂教授作为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分享了题为“英语教学的又一误区:从应试教学到因题施教”的演讲。他提到现在我国的中学英语教育广泛采用任务型试题,但慢慢出现了“因题施教”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只练习考试中使用的任务类型,变得十分机械化,不会变通。

程教授以读后续写这种任务型题型为例,说到了许多学生反映“读不懂、想不通、写不好”,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手段。程教授还在会上分享了许多有趣的任务型教学课例,如“孩子应该做的五种危险事情”等等,引发了现场阵阵笑声和热烈讨论。

随后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林立教授分享了题为“影响任务型教学实施的三个问题”的演讲,从观念、教材和评价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下任务型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引发了现场听众的深思。

最后,罗教授代替因病未能到场的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分享了题为“任务型英语教学法在中国高校实施的难度与效度”的演讲。夏教授提出,要提高任务型英语教学的效度,最重要的因素是老师的“领导力与创造力”。她对中国高校任务型教学的殷切期望,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